來源:青島新東方烹飪學(xué)校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6-10 09:55:12
瀏覽量:7156
廚藝更在丹青上
張大千是丹青巨匠,在當(dāng)世與齊白石并稱“南張北齊”。徐悲鴻對他更是推崇:“張大千,五百年來排名較好人。”20世紀(jì)50年代,張大千游歷世界,獲得巨大的聲譽,被西方藝壇贊為“東方之筆”。少有人知的是,丹青圣手張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,而且是廚界高手。
張大千既愛吃,又懂吃,這兩條是判斷美食家的重要標(biāo)準(zhǔn)。什么叫“懂吃”?不僅要知曉道菜的做法淵源,還要深諳這道菜的食材特點,并知道去哪個菜市場能買到,還要能下廚做出來——算得上全科素質(zhì)。
當(dāng)然,作為個美食家,很好是能在理論上有所建樹,這點張大千也名副其實。他曾說:“之大,各地的風(fēng)俗和地理條件不同,所以各具風(fēng)味。故此,菜系大致以三江流域形成三個流派:黃河流域形成北京菜系,以魯菜為主,風(fēng)味取之于陸;珠江流域包括粵、閩等省,形成粵菜、閩菜,風(fēng)味取之于海;而長江流域則沿江由成都、重慶直到江南,形成了川菜、揚州菜、蘇州菜,風(fēng)味取之于水陸兼?zhèn)洹?rdquo;
張大千的這個理論曾深刻影響過臺灣美食家逯耀東,受此啟發(fā),逯耀東對的飲食體系也按地理來劃分,不過他劃分的是四大流派。
張大千走南闖北,張嘴吃遍天下。他游歷世界得到了個做菜的心得——廣征博采、自作主張。
張大千是四川內(nèi)江人,四川的飲食文化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(yuǎn)。張大千的母親是個非常會做菜的人,父親也很懂吃,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耳濡目染,為他后來成為美食家奠定了基礎(chǔ)。
在繪畫史上,我認(rèn)為真正懂吃會做的畫家只有兩位,除了張大千,另位就是元代的倪瓚。倪瓚是“元四家”之,號云林,撰寫過部飲食作《云林堂飲食制度集》,書中收錄了大約50種菜肴和面點的制作方法,其中較有名的道佳肴是燒鵝,做法獨特,被稱為“云林鵝”。
張大千對自己在美食方面的造詣還是頗有自信的,他曾說:“以藝事而論,我善烹調(diào),更在畫藝之上。”
張大千對美食的喜愛自然也傳遞到繪畫創(chuàng)作中,他畫過很多蘑菇、蘿卜、竹筍、水果、白菜等,這無疑與他對食材的喜好有關(guān)。在幅畫著蘿卜、白菜的作品里,張大千題過首石濤的七絕:“冷淡生涯本業(yè)儒,家貧休厭食無魚。菜根切莫多油煮,留點清燈教子書。”
身在黃沙不忘美食
張大千是四川人,偏愛麻辣和醇香。作為名真正的美食家,張大千對食料的要求非??量?,即便在餐館用餐也是如此。張大千從來不吃過夜的蔬菜,他把食材的鮮和活看得非常重。
張大千不僅善談,而且善做,常親自上灶。他的家里到吃飯時間,往往高朋滿座,較多的時候要擺三大桌。
在張家的餐桌上出現(xiàn)較多的菜莫過于粉蒸牛肉。粉蒸牛肉原本是四川小吃,叫小籠蒸牛肉。這道菜香濃味鮮,而且麻辣可口,里面要放大量豆瓣、花椒,有些人還要放干辣椒面,以增其香辣。
張大千云游海內(nèi)外,百味雜融。他喜歡的菜不僅僅是川菜,還有粵菜、魯菜、蘇州菜等等。1941年3月他攜帶家小來到敦煌,待就是兩年7個月,其間描繪壁畫約270幅。
張大千在敦煌還發(fā)明了許多運用當(dāng)?shù)厥巢呐腼兊牟?。他在敦煌有個食單,寫著這樣幾道菜:白煮大塊羊肉、蜜汁火腿、榆錢炒蛋、嫩苜蓿炒雞片、鮮蘑菇燉羊雜、鮑魚燉雞、沙丁魚、雞絲棗泥山藥子。在敦煌這種貧瘠的地方他能做出這些美食,讓人難以想象。
這些菜中的些食材,比如鮑魚、沙丁魚,是他帶過去的罐頭。而另外些新鮮的食材比如蘑菇、苜蓿、榆錢和山藥,則取自當(dāng)?shù)?。敦煌位于沙漠之中,在沙漠里面他竟然能找到鮮蘑菇,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。
關(guān)于找蘑菇還有這樣個故事:張大千住處附近有片楊樹,每年7月這些楊樹下都會長出蘑菇。張大千在離開敦煌前特意畫了張野蘑菇生長地點的“秘密地圖”,送給了后來任敦煌藝術(shù)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。他在地圖上詳細(xì)標(biāo)明了野蘑菇的采摘路線和時間,還標(biāo)明了哪處的野蘑菇長得很好、口味較。這讓常書鴻非常感動,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。
張大千還能夠把羊雜和鮮蘑菇起燉,這可以說是獨具匠心。苜蓿在敦煌當(dāng)?shù)厥窃绱褐撸缤戏降乃j菜,也如四川的豌豆苗,而且它的鮮香不亞于豌豆苗。這讓張大千睹物思鄉(xiāng),于是仿照四川的豌豆苗炒雞絲,創(chuàng)造了道苜蓿炒雞片。
四海為家求“真”味
在臺北張大千住宅的庭院里面,有個專門用于燒烤的亭子,取名“烤亭”,品嘗蒙古烤肉——只有真正的食家才會拿出這份精力來做這件事??荆糯?ldquo;炙”,在烹飪手法里面是較原始、較直接的。人類從鉆木取火的時代就開始用“烤”來加工食物,所以“烤”較能讓食材接近其本味。這也體現(xiàn)了張大千性情中的“真”,張大千本身就是個很真的人,他做事也處處要求個“真”字。例如做菜不放味精,而且定要鮮、要活,這正是他的本味求真。
來源:《民國吃家》 作者:二毛